欢迎访问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网站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中国电信“智云江苏”经开首航!“智云经开”创新中心签约落地
责任编辑: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10-31 11:00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1030日,“智云经开”品牌发布暨创新中心签约仪式在兴智科技园举行。南京经开区与省数据局、省大数据管理中心、江苏电信共同发布“智云经开”品牌、签约共建“智云经开”创新中心,一批制造业龙头企业、人工智能企业与“智云经开”创新中心合作签约。

栖霞区委书记、南京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孙海东,江苏省数据局副局长梁钟巍,中国电信江苏公司总经理彭鹏,南京经开区管委会主任蓝军,中国电信南京公司总经理左明出席,省大数据管理中心副主任李萍,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汤伟、钟凯,中国电信江苏公司政企客户事业部总经理赵晓伟,中电鸿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宇,省大数据管理中心、江苏电信、南京经开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园区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企业负责人等参加。

该活动是江苏电信“打造智云城市,建设智云江苏”行动首站,江苏电信积极响应国家“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战略部署,落实集团“云改数转智惠”战略升级,以“智云行动”赋能江苏,与省大数据管理中心、南京经开区共同发布“智云经开”品牌,打造“政府引导+电信筑基+企业受益”的新型服务生态,助力南京经开区成为全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示范标杆。

孙海东表示,“智云经开”品牌正式发布,标志着江苏省数据局、江苏电信与栖霞在智能制造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更是携手步入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合作的崭新起点。南京经开区将优化营商环境,为项目推进、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保障与服务,开放更多应用场景,促进AI技术更快落地、更早应用。夯实算力底座,支持江苏电信优先在经开区布局算力中心,推动核心技术团队进驻兴智科技园,协助企业低成本、高效率获取智能算力。做好政策支持,出台专项激励政策,对使用平台和形成行业示范的企业给予补贴奖励,建立“试在经开、用在江苏、推向全国”的格局。期待三方发挥各自资源、技术和产业优势,一起“智”领未来、“云”启新程、“经”诚合作、“开”创共赢。

梁钟巍表示,近年来,江苏把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作为“走在前、做示范”的重要抓手,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4万亿,数据资源总量位于全国前列,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持续显现。“智云经开”创新中心的成立正是破解发展难题、更好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的“关键一招”。希望三方深入合作,坚持“场景牵引、应用为王”,聚焦经开区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小切口、大效益”的AI+制造标杆场景,形成“龙头企业引领、智造产品驱动、AI企业共荣”的多赢格局。省数据局、省大数据管理中心将与南京经开区、江苏电信并肩而行,为创新中心的发展提供服务支撑,把“智云经开”建设成为全国数据要素赋能新型工业化的示范标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澎湃数据动能。

彭鹏表示,江苏电信与南京经开区、省数据局、省大数据管理中心共同启动“智云经开”项目,是落实中国电信集团战略升级、打造江苏“智云行动”的标杆实践。江苏电信将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投入核心资源,以“云网算”一体化新型基础设施为坚实基石,筑牢“智云经开”的数字底座,在共建“智云经开”创新中心、支持“智云江苏”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云改数转智惠”标杆案例、强化数据要素支撑、加强算力要素支撑、建设大模型集聚区生态等关键领域持续深耕,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资源、最强的力量推动合作全面落实,全力将“智云经开”项目打造成示范工程,赋能南京经开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数实融合”工作在经开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省大数据管理中心、南京经开区、江苏电信签约共建“智云经开”创新中心项目。项目将以电信“云网算”一体化新型基础设施为基石,以五大核心能级为中枢,重点聚焦南京经开区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需求,整合中国(南京)智谷人工智能企业技术能力,深入推进“数实融合”,打造电信主导、智谷支撑的人工智能“场景应用超市”。三方将在服务平台共建、“云改数转智惠”标杆案例打造、数据产业合作示范、算力要素共性支撑、大模型集聚区生态建设等领域发挥各自优势,以“创新中心+运营公司”模式,构建“智改数转”诊断、智能化集成应用、“智能工厂”申报等三大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后面向全省推广。

康尼机电、天加环境、泰普森自动化、南京电气、卡思迪莱、安百拓、南极星、晶升装备、高华传感、迪瓦永磁等南京经开区制造业龙头企业,以及合信自动化、云蝠智能、出门问问、图漾科技、新一代研究院、牧镭激光、源驶科技、信人智能、桂瑞得科技等人工智能企业,与“智云经开”创新中心签约,成为“智云经开”创新中心首批生态合作伙伴。合作方将深入践行“龙头引领、生态共荣”理念,共同打造“场景应用超市”和创新生态集群。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