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由江苏珈云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珈云新材”)主办的“凝聚金陵,碳路未来”气凝胶战略发展研讨暨珈云新材产品融资发布会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名誉院长、南京工业大学新材料研究院院长周廉,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江苏省工商联原主席许仲梓,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芮鸿岩,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先进金属与金属间化合物材料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光,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加平,航天科工集团先进材料技术领域首席专家裴雨辰等行业专家出席活动;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洪文致辞;国内气凝胶材料研发和应用领域的顶尖学者齐聚金陵,探讨产业发展方向。
刘洪文表示,南京经开区以制造业起家、靠制造业壮大。近年来,园区深度对接德国“工业4.0”,在新材料、新能源、轨道交通、工业机器人、电力装备等装备制造的前沿领域集聚了白云电气、LG、博世、A.O.史密斯等国内外知名智能制造企业超过100家,产业规模超800亿元,累计获批省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7家、智能车间21家,制造业相关的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5家,智能制造总投入超过40亿元,智能制造水平位居全市前列。珈云新材在气凝胶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将为经开区制造业尤其新材料领域的高端制造,提供强劲的支撑。园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兴业宜居环境。
气凝胶是新一代高效节能隔热材料,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新材料,被誉为“可以改变世界的多功能材料”。珈云新材在新能源电池隔热防护、LNG保冷、热力管道保温等能源与安全领域深耕多年,对我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新材料国产化推广具有深远影响。气凝胶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可以加速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帮助动力电池实现更高密度和更高能量,解决电池冬季保温难题,建筑节能领域更是气凝胶材料的一片蓝海,对于我国实现“3060”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会上,珈云新材发布耐1000℃的高性能陶纤气凝胶绝热毡产品——AJ1025。该产品是国际首款长时耐1000℃,短时耐1300℃高温气凝胶电芯间隔热片。此产品与600℃产品使用场景一致,但厚度仅是600℃产品的三分之二,且生产成本低于600℃产品,目前该产品已实现量产,将为动力电池提供高性能材料支撑。
珈云新材新获核聚资本和誉华资本加盟合作,开启发展新篇章,将为项目注入全新的产业资源,提供良好的生态市场和发展平台。
江苏珈云新材料有限公司由广州白云电气集团、南京工业大学沈晓冬教授团队、君澜资本三方合资设立。公司总部位于南京经开区,并在徐州、宿迁建有两个生产基地,主要从事气凝胶粉、高温及普通电池隔热片、LNG保冷毡、热力管道毡等相关材料的研发及生产制造。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气凝胶材料6万立方米,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